「台灣紡織業在技術上獨步全球,是台灣人的驕傲!」甫接任中華民國紡織業拓展會董事長的詹正田,為了讓好技術也有「品牌」加持,希望由政府主導成立一個台灣服飾品牌,結合國發基金與上中下游的廠商合資,找國際知名的品牌專業經理人操刀,「一旦品牌做起來,將帶動整個紡織產業鏈;這是一個長遠工程,卻是必然趨勢,上次我與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提過,他也表贊同。」
在 10 月中,剛落幕的第 18 屆台北紡織展(TITAS),吸引全球 18 個國家及地區、超過 80 個國際品牌來台,包括英國時尚品牌 Burberry,美國時尚品牌 Coach 以及 Victoria’s Secret 等全球頂級的時尚品牌都專程來台看展。
據聞,已有兩大美國戶外服飾品牌大廠,準備將原本設在香港的採購辦公室搬到台北;南韓最大成衣大廠、全球擁有 7 萬多名員工的 Youngone 也擴大在台採購規模,在展期開幕啟用台北市松江路 150 坪大的辦公室,南韓總裁也親自到場,還派了 30 多名幹部來紡織展蒐集各廠商資料,在在說明台灣紡織業在國際上舉足輕重的地位。
根據財團法人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指出,今年世足賽有 10 支參賽隊伍穿的是百分之百台灣製造的環保塑料(PET)球衣;全球超過 5 成消防隊防火衣布料由台灣製作,還有美國每 10 件瑜伽服中,就有 8 件用台灣廠商布料。「台灣的機能性布料是全世界做得最好的,」紡拓會祕書長黃偉基語帶驕傲的說。
「我們輸,就輸在品牌,」詹正田直接點明。他認為,做生意有重要的三點要克服,分別是品牌、通路以及關稅。沒有品牌等於都是在做代工、做沒有利潤的生意,賺大錢的都是國際品牌,台灣紡織業者只是賺微薄小錢,永遠走不出去。
看到包括法國、南韓等各國政府傾全力對於自家紡織產業的扶持,紛紛走向世界品牌,向來以代工思維的業者和政府是愈來愈有感。發現靠單一業者的力量實在太微小,以國際大牌找高爾夫名將老虎伍茲(Tiger Woods)代言為例,一次的代言費是 1 億美元(約 30 億元台幣),不是任何一家台灣廠商有能力負擔的。
財團法人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產推部主任邱勝福更指出,別說代言,就連許多有技術能力的廠商,每次 50 至上 100 萬元的參展費用都是不小負擔。以他多次去國外考察紡織展的經驗,聽聞各國政府為了鼓勵國內紡織業者積極出國參展,一個攤位補助都是幾 10 萬元、甚至是全額;相對台灣政府,頂多補貼 5 至 6 萬元就算了不起,贊助金額差了 10 幾倍。
而且,就在紡織展前不久,在南韓擁有 150 個服飾品牌、最大服飾集團──衣戀(The E-Land Group),旗下平價時尚品牌 WHO. A .U、TEENIE WEENIE 才在台灣 101 展店,面對南韓品牌來勢洶洶大軍壓境,台灣紡織業該怎麼做?
前陣子,經濟部工業局局長吳明機找來詹正田商討台灣紡織業出路。詹正田指出,初步的想法是由政府成立一個專屬台灣的品牌,透過國發基金、上中下游的廠商插股,廠商只出資但不介入經營,再找來國際知名的品牌專業經理人負責經營,一旦品牌經營起來、量也做大後,整個紡織產業從原料、織布、染整、成衣、設計都會被帶動起來。
詹正田說:「要走品牌路很正確,但沒那麼簡單,不然也不會經過這麼多年,台灣還是沒有自己品牌。」這件事首先難在資金要不要進來?因為打品牌並非一朝一夕,要有 5 至 10 年、甚至是更久的長期抗戰準備,所需資金是幾 10 億元起跳,政府、業者願不願意不斷將錢投入,一起撐過去?其次,如何在代工和自有品牌間取得平衡,才不會為了發展自有品牌而痛失國際大單,因此才要成立國家品牌,而不是單一廠商的品牌。
再者,要解決台灣紡織專才的問題,過去 20 年紡織產業被戲稱是夕陽產業,詹正田十分反對,他認為有夕陽產品,但絕對沒有夕陽產業。如果紡織業真的沒落,又何來有 300、400 元的股價?這樣的股價可是水泥、食品、塑化、鋼鐵、房地產、金融、通路等產業都少有的價格;這「代表紡織業是很有機會的!」
過去夕陽產業的稱呼,使得年輕學子都不讀紡織相關科系,逼得系所只能一再更名、消失,紡織專科也愈來愈少。詹正田以紡拓會的名義,奔走部會去推廣產學合一的理念,希望讓紡織相關科系的大專院校學生,利用大三、大四的時間在工廠直接修學分,這兩年當中的學費由紡拓會出資,技術熟練後,工廠就能提供薪水,畢業後即無縫接軌進入紡織產業工作,留住台灣的優秀人才。
詹正田說,台灣目前在紡織產業上與中國相比還有 3 到 5 年的優勢,可以趁現今中國內部市場供過於求、預計會淘汰部分民營企業的階段,加大差異化,只攻高毛利的產品,拋開做量大、利潤少的思維。詹正田相信,如果台灣品牌能做起來,在全世界追求健康、重視運動休閒的趨勢引領下,台灣的紡織業、機能性布料,一定能在全球市場發光發熱。